大家都害怕慢性疾病找上門,擔心罹患高血壓、又怕心血管疾病發作、更怕什麼絕症找上門,也不想像新聞報導中的案例一樣,突然倒下而不治。因此,很多人會選擇保健食品來保養。至於說到明星保健食品,你會想到誰呢?魚油絕對不陌生吧!
魚油會那麼受到民眾的愛戴與使用,主要是因為它富含了多種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DHA與EPA。這些珍貴的成份,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之衍生物。所謂必需脂肪酸,是指無法在人體合成,但又參與人體生化代謝,必須經由食物攝取的脂肪酸。目前,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廣泛存在於魚類脂肪組織,以及特定植物的脂肪。由於深海魚類含豐富的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不論科技取得方式或人體吸收率都優於其它來源的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。
不過,偷偷告訴你,其實深海魚類並非天生自行合成DHA與EPA喔,而是經由吃下藻類之後,體內轉化而得的。素食者也想要在生活中,規律補充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可以選擇來自藻類萃取的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喔。
想要補充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除了選擇魚類萃取而成的魚油,也可以透過藻類獲得。事實上,魚類本身不含DHA、EPA,而是吃了含有這兩種營養素的藻類之後,體內才含有DHA與EPA。因此,藻類也可以作為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,尤其適合素食者使用。
【Why】為什麼要吃魚油?
1.魚油真的很重要
人體器官之所以可以正常運作,靠每個器官的特殊細胞們發揮各自作用,讓一切完美進行。但,細胞膜的完整,少不了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穩固。一顆健康細胞的細胞膜,靠的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努力,讓它自由的調整以便完成很多的複雜生化反應。是不是很優秀的好孩子呢?還有很多功效呢!一起看下去就知道了哦~
2.外食族必吃魚油
處於生活節奏緊張的我們,每天奔波又忙碌,飲食上也無法好好把關及享用,你我幾乎都在外用餐。外食族最大的擔憂就是油品無法選擇,永遠不知道店家選用何種油品。通常價格低廉的常見油品,其促發炎的Omega-6含量比例幾乎都較高。Omega-6: Omega-3的常見油品比例如:大豆沙拉油7:1、菜籽油2:1、葵花籽油與花生油幾乎不含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。飲食上,長期攝入高Omega-6含量的油品,將破壞了Omega-6: Omega-3的體內平衡,而讓體內處於慢性發炎與較不健康的階段。因此,建議每日多注意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喔!
3.魚油:能滅火的油
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,就像家裡某處發生小火患。以肝臟來舉例,經典的肝臟三部曲,分為「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」的三階段。一切都從肝發炎開始燒起,若從發炎階段就控制好,就能降低許多惡化的風險啊!從人們開始意識到長期處於慢性發炎反應,對身體帶來許多不良健康影響後,許多研究紛紛證實了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抗發炎的神奇效果,在體內也能與促發炎的Omega-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產生競爭關係,而降低Omega-6的衍生壞壞產物,最終調控了免疫反應、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,又改變了自由基的含量。這真是有趣的事,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做到了用油滅火的功效。
4.脂肪解脂肪
不知道你是否親身經歷過,身邊有人像電影劇情一樣的突然倒下,突如其來的心肌梗塞,一切都發生在措手不及中。世界各地每年都被這無情的代謝失衡,奪走了許多寶貴的生命。過去,普遍認為油脂是不好的,對健康就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,無論是帶來肥胖、血脂過高、脂肪肝,更嚴重的導致心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等等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研究證實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非常正面幫助,藉由長期規律的攝取魚油,主要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嚴重程度,甚至是死亡。
5.音樂可以聽重金屬,魚油不能有重金屬
你吃的是魚油?還是毒油?
你知道嗎?在1989年曾發生轟動全球的“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”,一艘油輪因發生意外,導致泄漏了一千一百萬加侖原油,覆蓋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面,導致大量魚類和野生動物皆滅亡,當地漁民也因此不復存在。
對於魚類可能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,國家衛福部食藥署針對甲基汞的敏感族群,如孕婦、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,訂定了「魚類攝食指南」。且特別針對鮪魚、旗魚、油魚和鯊魚,給予這4種大型掠食性魚類的建議攝取量。建議孕婦、育齡婦女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~70克,1-6歲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逾35克。
至於魚油的選擇,建議購買經相關檢驗單位,進行重金屬檢測。還有,魚油因富含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容易在保存過程中發生氧化,建議選擇添加足量的維生素E,以確保魚油在保存過程中的穩定性與品質。
【Who】誰該吃魚油?
生命期的不同,對於魚油攝取的生理意義也不同。從孕婦與小孩到銀髮族,對魚油補充的需要,從補充腦力到預防腦鈍,魚油都盡力了。
1.小孩的腦讓魚油來守護
許多研究證實,懷孕期間的婦女若體內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足夠,對產前憂鬱症、子癲前症、嬰兒出生週數、嬰兒生長曲線、嬰兒出生體重、神經發育、視力、認知功能發展、泛自閉症、注意力缺乏過動症(ADHD)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等等,都具有正面幫助。
孕婦的胎兒體內若長期缺乏DHA,將導致腦部神經連結等的不完整,以及在嬰幼兒階段若長期缺乏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可能導致小朋友罹患成年後高血壓,或增加成年後思覺失調的機率,甚至造成小時候注意力缺乏過動症(ADHD)。記得,剛剛提到的「魚類攝食指南」中,特別強調1-3歲,每周至少攝取70公克的魚類;4-6歲,每周至少攝取105公克的魚類。讓魚類的優質蛋白質與好油來守護您寶貝的健康與小腦袋。
提醒您,由於魚油能藉由抑制血小板的生理作用,讓血液更稀薄、流動性更高,預防血栓的形成。但,孕婦可能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失血過多,而有生命危險,建議接近生產期的孕婦,對於魚油的服用量不宜過量,或與營養師討論您的攝取量。
2.老人與魚油的美好時光
大家都知道<老人與海>,是美國作家厄尼斯特‧海明威,生前最後一部著作,更是他這輩子最好的作品之一。但現實生活中,老人與海裡的魚,也是存在非常親密的關係喔!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,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、調控血壓、減少血栓塞、保護心臟、預防憂鬱、改善老人失智、預防骨質疏鬆。對長輩非常重要的就是關節健康,不僅有助活化關節運動,明顯改善關節靈活度,再加上魚油的抗發炎效果,還能減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發炎、腫脹與僵硬程度。
【When】什麼時間要吃魚油?
吃魚油的黃金時間,建議在餐後搭配豐富油脂一起做更完整的吸收。劑量的部分,魚油中寶貴的就是EPA與DHA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成人每天為300至500毫克,食品藥物管理署(FDA)建議每日為2克以內。有些學者建議,不應長期攝取高劑量的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因其具有影響凝血時間的風險。
魚油,相較於市面上其他的新產品,可以說是相對安全很多的好選擇。今天,從大家最在乎的三個方向一次說清楚,希望對您有幫助喔。至於素食愛好者,無法選擇魚油來作為保養的產品,可以考慮類似功效的納豆(點我)。
參考資料:
1.Shahidi F, Ambigaipalan P. Omega-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
Their Health Benefits. Annu Rev Food Sci Technol. 2018 Mar 25;9:345
381. doi: 10.1146/annurev-food-111317-095850. PMID: 29350557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9350557/
2.Gao H, Geng T, Huang T, Zhao Q.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and insulin
sensitivit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Lipids Health Dis.
2017 Jul 3;16(1):131. doi: 10.1186/s12944-017-0528-0. PMID:
28673352; PMCID: PMC5496233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8673352/
3.Ghasemi Fard S, Wang F, Sinclair AJ, Elliott G, Turchini GM. How does
high DHA fish oil affect health?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. Crit
Rev Food Sci Nutr. 2019;59(11):1684-1727. doi:
10.1080/10408398.2018.1425978. Epub 2018 Mar 1. PMID: 29494205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9494205/
4.Kazuo M. Prevention of Fish Oil Oxidation. J Oleo Sci. 2019 Jan
1;68(1):1-11. doi: 10.5650/jos.ess18144. Epub 2018 Dec 12. PMID:
30542006.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0542006/
5.Tummala R, Ghosh RK, Jain V, Devanabanda AR, Bandyopadhyay D,
Deedwania P, Aronow WS. Fish Oil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:
Recent Updates and Controversies. Am J Med. 2019 Oct;132(10):1153
1159. doi: 10.1016/j.amjmed.2019.04.027. Epub 2019 May 8. PMID:
31077653.